你还在尝试七天断食法、生酮饮食法,对碳水敬而远之但体重却没有变化吗?
盲目选择节食减肥,非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的健康。

食物不耐受在人群中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50%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亚洲人普遍对乳糖不耐受,还有常见的麸质不耐受。其中婴儿与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比成人高,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
食物不耐受与肥胖有什么关系?
1、食物不耐受与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紧密的关系
肥胖是一种诸多因素引发的疾病,饮食只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在排除慢病疾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180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选用了418 名7~18 岁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不同体重儿童青少年血清中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含量,分析肥胖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的儿童青少年,并且肥胖组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阳性率远高于正常对组照。结果表明,肥胖青年人群存在明显的食物不耐受现象,食物不耐受与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2、食物不耐受与水潴留型肥胖有极大相关性
许多食物,包括我们最常食用的某些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了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持异性lgG抗体。lgG 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机体当做废物从肾脏排除。
在肾脏中,因为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率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续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人体废液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尤其是脂肪细胞,最终导致水肿和肥胖。
小结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慢慢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一些列症状和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疲劳、感染等各系统疾病。
食物不耐受和肥胖均是可逆的!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避免不耐受的食物6个月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因此,检测食物lgG 抗体对肥胖成因的探讨及指导相应饮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 蓉,刘志强.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8(3): 257-258.
[2] Saeed SA, Ali R, Ali SS, et al. A closer look at foodallergy and intolerance [J].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 2004, 14(6): 376-380.
[3] 季成叶.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和趋势[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8): 648-650.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2): 97-102.
[5] 郑 专,董学君, 陈剑波. 肥胖青年人群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 2010, 20(11): 2864-2865.
[6] 卓文广,王 昊, 郑 辉. 杭州市儿童7种食物不耐受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10): 202-204.
[7]于海霞,王瑜,林小梅,许贤照.7~18岁超重肥胖人群lgG抗体检测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2014,(第19期).
[8] 郑专,董学君,陈剑波.肥胖青年人群血清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第11期)
[9] 谢志贤,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6(第2期).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本站客服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