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症状以及各种亚健康状态,可能都和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
1、孩子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老说肚子疼,平时总是没法专注做事,爱走神?并且好动、多动,经常坐立不安?去了几趟医院也查不出什么原因?
2、年轻人亚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工作学习压力大, 老是口腔溃疡,皮肤长痘、便秘、偏头痛……网上所谓的按摩推拿、香疗睡眠养生之道似乎也不起什么作用?
3、老年人晚上睡眠浅,白天没精神,高血压等慢性病一一报到,没有吃坏东西,却莫名的拉肚子,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因为“年纪到了”
图源网络
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在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群中广泛发生,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但在食物不耐受的“射程中”,依旧有这样三类人群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据统计,婴儿与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发病率要高于成人[2]。
这很可能是因为,儿童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在发育当中。一方面,儿童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比较弱,使得食物难以完全消化;另一方面,儿童对牛奶、鸡蛋等高蛋白类食物蛋白免疫原性较强,更容易发生机体的不良反应。

图源网络
同时,儿童食物不耐受主要是受年龄、食物不耐受家族史、父母的喂养方式等影响。因此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具备食物不耐受检测的意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发育障碍密切相关
自闭症, 过敏症(湿疹、癣), 生长发育延迟, 注意力缺失症(ADD),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广发性发育障碍(PDD), 语言发育障碍或延迟, 学习困难, 多动症,肥胖, 性发育延迟或过早 ......

图源网络
这些都可能由于过多的食物IgG进入身体引起一系列变态反应。
英国过敏协会统计得出,过敏人群中有高达45% 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因此,父母发现宝宝出现某些症状,怀疑宝宝是食物过敏时,也需要考虑食物不耐受的可能性。
通过食物不耐受基因检测可以判断人体食物不耐受情况,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明确食物不耐受名单后,禁食一段时间,症状都会缓解或消失。
孕妇的食物不耐受,不仅与自己有关,更和肚子里的宝宝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分娩时,脐带IgG浓度和母体IgG相关。患有过敏症孕妇的婴儿,脐带IgG浓度高于母体[2]。而人体对某种食物不耐受,正是产生了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母体IgG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由于孕期摄食的种类会相对较多,不耐受的风险会随之上升,将会对母体和胎儿都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婴儿的遗传性慢性过敏炎症。
加上,孕期本身具有的不良反应,更是容易为食物不耐受症状做了“掩护”。因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否,更不能忽视食物不耐受的影响。一些疾病在孕期发病率较高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水肿、头痛、疲劳、产前产后抑郁等。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与这些慢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们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降低,加大了食物不耐受产生的几率。食物不耐受是因为食物进入肠道时未被完全消化,而使免疫系统误判产生抗体。IgG抗体和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需要通过肾小球排出体外。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因此,要帮助老年人识别不耐受的食物,别让饮食成为他们晚年的负担。
同时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为多种疾病易感人群。有研究报道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耐受会引起长期非特异性慢性症状,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 增加保健和医疗负担,因此在老年人群中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9.29第29卷第17期-儿童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调查分析-翟凯齐、高巍、聂春红、张丽娜[2]《临床荟萃》2011.3.20第26卷第6期-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相关性研究及诊治进展-张魄、赵向玲[3]《现代医学》2017.4第45卷第8期-519名体检偏头痛患者食物不耐受结果分析-赵知明、代亚美、付君、金会文、郭宏燕
[4]《临床消化杂志》2017.8第29卷第四期263页-肠易激综合症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研究现状-沐阳、李兴华
[5]《海南医学》2019.7第30卷第14期-石家庄地区1445例成人体检者血清食物IgG抗体检测分析-王巧改、李芳、安黎云、贺政新
[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年第18卷第3期-食物不耐受与过敏皮肤病相关研究进展-荆鲁华、马天骄、刘政兰、于丽君、陈娜、钱云云,陈小梅、刘真真
[7]《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8第43卷第8期-3705例儿童食物不耐受临床分析
[8]《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年第15卷第6期-食物不耐受与老年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黎华、黎静、梁庆华、周博锋、蒋美媛、何本进、陈晖、吕玥茜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本站客服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