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其中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中,治疗流鼻涕的抗过敏常用药物有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他们有何不同?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它们不是同一代的组胺药物
氯苯那敏属于抗组胺药物中的第一代,而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第二代的抗组胺药物,这是它们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抗组胺药物的代数不同,氯苯那敏上市时间最早,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与氯苯那敏不是同一代的药物,上市时间晚于氯苯那敏。
第二,它们药物结构不同
氯苯那敏为短效对烃胺类抗组胺药物,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氯雷他定为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对外周神经H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左右强,时间长。西替利嗪为一种哌嗪类的抗组胺药物,为长效的选择性的抗变态反应药物,它们的结构不同,药物性质有区别,它们的吸收、分布、代谢也有差别。
第三,它们的作用机制有一些区别
氯苯那敏主要竞争性阻断变态反应靶细胞上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与H1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氯雷他定对过敏性炎症初期与进展的过程予以抑制,阻止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产生与释放。西替利嗪在早期抑制H1受体,还可在变态反应后期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游走,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第四,它们的适应症有一些区别
它们都是抗过敏药物,但是它们的适应症是有区别的,氯苯那敏主要用于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充血有效,也可用于感冒或鼻窦炎以及皮肤黏膜的过敏。
氯雷他定主要用于鼻塞、流涕等过敏性鼻炎,以及荨麻疹引起的瘙痒、丘疹等症状,西替利嗪通常用于慢性特发性过敏性荨麻疹以及季节性过敏等。它们是有一些区别的。
第五,它们的作用强弱不同
氯苯那敏属于第一代的抗组胺药物,属于短效药物,疗效肯定,但作用强度一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属于长效抗过敏药物,它们的抗过敏作用更强,疗效更好。
第六,它们的起效较慢不一样
它们三个都是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但是起效较慢不一样。氯苯那敏片剂口服约半个小时起效,3-6个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药物疗效维持时间约6个小时。氯雷他定片口服后大约1-3小时起效,8小时左右达血药浓度峰值,维持药物疗效时间24小时以上。氯雷他定片口服后吸收迅速,约半个小时起效,血药浓度大峰值时间为1.5小时,维持药物疗效20小时左右,所以氯苯那敏与氯雷他定比西替利嗪起效快,单纯从止痒角度来说,氯苯那敏比氯雷他定快。
第七,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区别
氯苯那敏对中枢的抑制坚强,具有明显的嗜睡、口干、头晕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对中枢的影响小,其镇静作用比较弱,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痛、嗜睡、口干等。
第八,适应人群也有区别
它们的适应症是有区别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不建议新生儿及早产儿使用,婴幼儿要慎用,三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没有禁忌症,可以使用。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可以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西替利嗪片推荐成年人和2岁以上儿童使用。1-2岁儿童使用儿童剂型,可以使用滴剂。1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第九,禁忌症是有区别的
氯苯那敏禁止用于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癫痫患者、婴儿及哺乳期妇女、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治疗者等禁用。氯雷他定禁用于对氯雷他定或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西替利嗪禁用于对本品的任何成份或羟嗪过敏者。禁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它们的禁忌症是有区别的。
第十,氯苯那敏禁用于驾车及操作精密仪器者
氯苯那敏对中枢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引起嗜睡、头痛,所以禁用于驾车者及操作精密仪器者禁用,氯雷他定与西替利嗪对中枢的影响较小,慎用于驾车及操作精密仪器者。
第十一,它们的价格有区别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它们的价格也是有区别的,某品牌的氯苯那敏每片0.03元,某品牌的氯雷他定每盒10毫*6片约24元左右,每片约4元,是氯苯那敏的130倍左右,某品牌的西替利嗪10毫克*12片约24元左右,每片约2元,是氯苯那敏的60倍左右,所以价格也是有区别的。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都是抗过敏药物,但是它们也有一些不同的,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别,做到合理使用。
另外,新冠阳性居家治疗过程中,过敏人群尤其要注意化学消毒剂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多有刺激性气,会刺激呼吸道粘膜,发生咳嗽、喘憋等症状,哮喘等过敏患者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应该按照各种消毒剂的说明书来正确使用,特别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居家消毒也不用过度,以免环境中的消毒剂成分浓度过高;
第二,使用消毒剂时,不应该正面对着人来喷,尤其是头,面,口鼻等部位;
第三,尽量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消毒剂,比如说酒精喷雾的气味就比84消毒剂要小一些,如哮喘患者对某一种消毒剂特别敏感,应该尝试换个其他类的消毒剂。
目前通风换气是目前战胜新冠的一大法宝,但哮喘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过度刺激。
哮喘患者切记,不可自行停药或者调整剂量,注意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有问题要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和药师。
多储备一些长期使用的抗过敏药、哮喘控制用药,但对于网传的呼吸机、制氧机,不必家庭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