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容易食物过敏的人群感染新冠的可能性降低

多项新的研究发现,有食物过敏情况的人可能比没有这种情况的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更小。

据报道,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助,于周二(31日)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研究人员对来自近1400个家庭的41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鼻拭子和每周调查。

研究目标是确定在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期间的新冠感染情况,这个时间是在美国非医护人员中广泛推出新冠疫苗之前,也是在令人担忧的变种广泛出现之前。

该研究采用时间-事件分析法(time-to-event analyses)计算参与者和家庭感染概率以及家庭传播概率,并采用回归分析法(regression analysis)确定与感染和传播风险相关的因素。在参与研究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中,大约有一半自我报告有食物过敏、哮喘、湿疹或过敏性鼻炎。

每个家庭的一名护理人员每两周对参与者进行一次鼻拭子检测以检测 SARS-CoV-2,并填写每周调查表。如果家庭成员出现与 COVID-19 一致的症状,则需要额外采集鼻拭子。还定期收集血样,并在一个家庭第一次报告疾病之后收集。

当 HEROS 研究开始时,来自其他研究的初步证据表明,患有过敏性疾病可能会降低一个人对 SARS-CoV-2 感染的易感性。HEROS 的研究人员发现,自我报告的、经医生诊断的食物过敏可将感染风险降低一半,但监测的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湿疹和过敏性鼻炎——与降低感染风险无关。然而,报告有食物过敏的参与者对过敏原过敏的数量是未报告有食物过敏的参与者的三倍。

感染新冠与过敏这些情况都是自我报告的,HEROS 研究小组分析了从一部分参与者收集的血液中免疫球蛋白 E (IgE) 特异性抗体的水平,这些抗体在过敏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表示,自我报告的食物过敏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IgE 测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支持 HEROS 参与者自我报告的食物过敏的准确性。

另外,新冠患者及康复期尽量不要吃容易过敏的食物,新冠肺炎患者不建议吃海鲜是因为海鲜是发物,当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食用海鲜可能会增加机体的炎症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新冠病毒感染后主要造成肺部炎症,吃海鲜可以增加气道的敏感性,加重呼吸道粘膜、肺泡组织渗出,加重肺部炎症。还有一部分人食用海鲜容易出现过敏,这可能会加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所以建议新冠肺炎期间尽量不要吃海鲜,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而且食物加工应煮熟,避免生吃。

所以,不管是否已经感染新冠,推荐做一个过敏原检测吧。

2022年8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英文周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不同人群食物过敏的研究论文,首次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食物过敏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为未来建立符合我国不同人群实际情况的过敏性食物清单提供了坚实保障。
研究:容易食物过敏的人群感染新冠的可能性降低
系列论文共五篇。有的重点介绍了2020年在我国江西省所做的过敏性调查,共发放21273份食物过敏筛查问卷,涉及11935名成人和8856名儿童。结果显示,5.8%受访者报告了对食物的不良反应,4.3%报告了食物过敏,经医生诊断的食物过敏只有2.2%;常见过敏原食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虾、芒果、贝类、鸡蛋、鱼、牛肉、牛奶和羊肉,以动物源食物为主,与欧洲以花生、大豆为主有差异。反应则以皮疹为主,占63.7%;20.6%报告了口腔过敏症状。还有一篇着重荟萃分析总结了2000年至2021年几大英语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国人食物过敏的24项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中国不同人群自我报告的食物过敏流行率为12%,而医院诊断的流行率仅为5%;男性和女性的食物过敏流行率分别为9%和10%。以时间划分,2009年至2018年,食物过敏的流行率为8%,高于1999-2008年(5%),这表明中国食物过敏的流行率正在上升。从荟萃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过敏状况有差异,华东地区高于华南和西南。以年龄划分,4-17岁儿童的食物过敏流行率最高,为10%,其次是成年人(7%)和婴儿(6%);以食物类型划分,27%过敏者对螃蟹和鸡蛋过敏,22%对牛奶过敏,19%对贝类过敏,16%对虾过敏,16%患者对水果过敏(芒果占15%),15%对鱼类过敏。0-3岁的婴儿对牛奶过敏的可能性大于其他食物,水果过敏在4岁以上儿童中更常见。
在线实时沟通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转载于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本站客服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10037920

在线咨询: 在线实时沟通

邮箱: web@weiyidoctor.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