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90%家长不知道食物过敏对大脑神经的影响

人体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使各器官、系统能够顺利地完成各种功能,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神经系统的损伤发生会严重阻碍到儿童的正常成长发育,甚至会导致孩子的一生都受到一些异常的困扰和痛苦,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儿童脑神经损伤
影响神经系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食物过敏、肠道菌群失衡,以及有毒重金属或微量元素超标等。本文主要和大家分享食物过敏的影响。

 食物过敏一般分为两种:急性和慢性

食物过敏是吃某种食物后,身体免疫系统出现急性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速发性过敏,急性过敏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急性过敏可以通过检查免疫球蛋白E(IgE)来确诊。
食物不耐受也可以称为慢性食物过敏,它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疾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它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慢性症状。
食物不耐受主要是因为体内缺少某种消化酶而导致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由于人体缺乏相应的酶,或是食物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成分,或是由于胃肠道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等,使得人体不能充分消化这种食物的大分子,免疫系统便将其当作有害物质来识别,从而导致过度保护的情况发生,引起一系列慢性症状,就是食物不耐受。
由于食物不耐受(慢性食物过敏)和食物过敏(速发性过敏)都是人体对食物的不良反应过程,症状亦有诸多相似之处,而过敏反应的症状极为明显,所以食物过敏的知晓率远远高于食物不耐受。实际上,二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见下图)。

 慢性过敏容易伤害神经

小宝宝常发生慢性过敏且容易影响其神经系统,比如孩子出现睡前太活泼、太亢奋不容易入睡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
年龄小的宝宝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过敏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夜啼睡眠质量不高发脾气甚至抓人咬人
年龄大的宝宝
对于年龄大的宝宝,他的神经系统主要症状有抽动症、自闭症(18个月或更大,别的孩子可以说话,但是这个孩子就会沉默,语言发育缓慢)。
食物过敏的神经系统症状总结如下:
  • 哭闹、容易发脾气、易惊;
  • 下颌抖动,甚至惊厥(9个月)
  • 咬人、抓人(12个月)
  • 语言发育迟缓(18个月),不能清楚的说重叠字;
  • 多发性抽动:眨眼、耸鼻子、张嘴、鼓肚子、抽肩;
  • 刚睡觉时候的蹬腿

 食物是如何影响的

食物进到胃里,到小肠要消化成氨基酸,或者和一两个氨基酸组成短肽,才能吸收到血液里,转化为营养物质。出于多方面因素,孩子消化能力弱的情况下,导致未完全消化的多肽吸收到血液里,会发生过敏反应。
人体本身对多肽不认识,他认为这是过敏原、是外来物质,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分为大中小。
面对大的免疫复合物,人体吞噬细胞会像警察抓坏人一样警惕,尽快消灭,不对人体产生影响。小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肾脏,被肾脏过滤清除掉。
对人体影响较大的是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既不能引起吞噬细胞吞噬,也不能从肾脏过滤,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在补体或者其他物质的激活下,形成免疫反应,造成对大脑的损伤。
因此食物慢性过敏对大脑的损伤。核心有两点,第一点是消化能力不强,未完全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第二是肠道屏障功能不好,要尽量避免一些食物。
我们识别慢性食物过敏的最佳工具是食物不耐受检测(慢性食物过敏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禁食过敏原。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状况逐渐好转,有些慢性食物过敏也会随之消失。
食用频率和数量直接影响食物不耐受的严重程度,改善饮食习惯是目前解决食物不耐受的最佳途径。通过进行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依据检测的IgG浓度,将食物分为禁食、轮替食用和安全食用三类分别对待,控制疾病发生的源头。再制定出针对性的科学食谱,进行日常饮食调整,即可缓解不耐受问题。
[1]孙改河. 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4(7): 591-592.
[2]孙荣,王永红.健康体检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及健康管理方案探讨. 重庆医学, 2010,39(15): 2029-2030.
[3]民福健康大讲坛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鹏飞讲座.
[4]Kogan M, Castilo CCBarber Ms (2016) Chronic hinosinusitis and i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case report, ntegr Med Encinitas,. 15(3):44-54
[5]LiuY,Yan H, ShaoF,Li QH,Cui M (2018) Corelation between childhood eczema and specific igG antibody level. J Biol RegulHomeost Agents. 32(2):341-4.
在线实时沟通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转载于未一医生在线公众号(gd_2319e8af8ce6)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本站客服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10037920

在线咨询: 在线实时沟通

邮箱: web@weiyidoctor.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