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肠漏危害!保护肠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

肠漏,即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当肠道屏障出现了"漏洞",许多本应被阻挡在外的有害物质就会趁虚而入,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并造成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许多慢性疾病的背后,都存在有肠漏的因素。

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消化问题、食物过敏不耐受、自身免疫疾病和营养吸收问题。

消化问题:肠漏被认为可能导致消化问题,如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这是因为当肠道壁受损时,导致食物淤积在小肠,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可能受到干扰。

食物过敏、不耐受:肠漏被认为可能引发或加剧体内的炎症反应。当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对其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炎症反应。比如进入血液循环的大分子蛋白质(鸡蛋、牛奶)会引发食物的急性过敏反应,或者引发免疫细胞对身体其他组织进行攻击,引发肠炎、手脚麻木、桥本、皮肤湿疹、反复口腔溃疡。

自身免疫疾病:肠漏可以引起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增加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乳糜泻等)的风险。

营养吸收问题:肠漏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当肠道壁受损时,可能会减少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或相关健康问题。

之前遇到一位这样的用户是一位7岁的女孩,她经常出现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问题,尤其是在摄入某些食物后更为明显。经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发现她对麸质、大豆、坚果和某些水果都有明显的不耐受反应。通过与医生沟通,我们发现这位女孩存在一定程度的肠漏,并制定了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建议她适当忌口并补充营养元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的消化问题明显好转,我们也在持续跟进回访中。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引起肠漏的呢?—包括高糖饮食、抗生素使用、精神压力和药物使用。

高糖饮食、高脂肪或加工食品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并增加肠道通透性。有些人可能对麸质或乳糖敏感,摄入后可能引发肠道反应。长期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扰乱肠道微生物群平衡,进而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损害肠道屏障功能。某些药物可能对肠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一些抗生素。

因此面对“肠漏”带来的系列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做好修复。需要遵循"5R"原则:消除、补充、再接种、修复和再平衡。

1、消除引起肠漏的食物或刺激源。

找到肠道黏膜的刺激源,并消除它,这是肠道修复的第一步。如果有免疫疾病,一定要戒除麸质、酒精、加工零食,减少精致碳水,像乳制品、大豆、玉米、茄科蔬菜(茄子、番茄、辣椒)也会引发一些人的免疫反应,在吃的时候注意一下。加入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的食物,比如富含泡菜、酸菜、康普茶、纯酸奶、椰子油。补充膳食纤维方面,可以用富含多糖的菌菇、海带来补充膳食纤维,减少富含植物凝集素的粗粮。

2、补充肠道中缺乏的消化酶、盐酸和其他有助于消化的营养素。

3、再接种益生菌和益生元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引入益生菌,和它们的食物 —— 益生元,当益生元充足的时候,益生菌会产生短链脂肪酸,这是修复肠黏膜的重要能量物质。肠道菌肠道菌作为最外层屏障,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可以选择添加益生元的益生菌制剂来恢复。

4、修复提供各种营养补充以支持胃肠黏膜的修复、愈合和再生。包括谷氨酰胺,维生素A,维生素D等,这些都是修复肠黏膜关键的营养成分。

5、再平衡:不要一直处于高压紧绷状态,胃肠功能长期受抑制,会让更多未被消化完全的大分子蛋白进入循环,引发免疫反应,加剧肠漏,产生脑雾、引发慢性疲劳,降低工作效率。可以多做做放松的舒展运动,深呼吸,都可以让紧张的交感神经放松下来。

修复肠漏需要时间和坚持,但它有助于改善消化问题、减轻食物过敏不耐受、降低自身免疫疾病风险,并提升营养吸收能力。如果您怀疑自己存在肠漏或有相关健康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肠漏问题的意识逐渐增强,让我们更加重视肠道健康,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保护和修复肠道屏障,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健康和平衡。

[1]Fasano A. Leaky gut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2;42(1):71-78.

[2]Bischoff SC, Barbara G, Buurman W, et al.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 a new target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BMC Gastroenterology. 2014;14(1):189.

[3]Martínez-Augustin O, Rivero-Gutiérrez B.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modul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2019;20(4):435-448.

在线实时沟通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转载于欧蒙未一互联网医院公众号(gh_a7385779ba6a)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本站客服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10037920

在线咨询: 在线实时沟通

邮箱: web@weiyidoctor.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