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发育障碍类疾病,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我国自闭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自闭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
也就是说,有超过200万个家庭面临着教育、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难题,而养育一个患有自闭谱系障碍的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数倍于普通家庭的精力与心血。
一些研究也发现,许多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多种饮食行为异常,如消化不良、肠胃疼痛、极端偏食、拒绝食物或贪食。这些特征在其发育早期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也使父母陷入养育焦虑和束手无策的境地,有的干脆姑息和放任其饮食偏好。
自闭症儿童的偏食原因可能与其嗅觉和味觉异常 (迟滞或异常敏感) 有关,也可能是重复刻板行为的泛化表现,亦不排除胃肠功能失调导致的儿童饮食异常。姑息放任或喂食不当往往导致不良饮食行为变得相当顽固,且有加重症状的倾向。
大量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胃肠道症状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组没有胃肠道症状的儿童相比,那些经常腹痛、腹胀、腹泻、粪便评分较差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退缩、刻板、多动及烦躁不安程度更严重,且胃肠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功能差异所致,如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在行为表现上,自闭症儿童对食物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偏食性,他们对某些食物种类、性状、质地异常执着地偏好,而对另一些食物则极度抗拒,如他们大多偏爱米饭、面食、奶类、冷饮、膨化食品等,但不喜欢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有些自闭症儿童只吃素不吃荤,有的只吃面条拒吃其他食物,有的只吃深颜色蔬菜,有的每天只吃1种蔬菜。
自闭症儿童接受谷类食物中的2 / 3,对其他食物只接受1 / 2,并且他们对食物的摆放、器皿及温度等也格外关注。自闭症儿童对食物具有高度选择性是他们对食物在新环境、新事物及新形式上的抗拒,这与他们的刻板与抗拒改变的行为特质同出一辙,是刻板行为的体现。许多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描述患儿自幼吸吮母乳无力、拒奶、喂食困难、寻觅食物缺乏主动、吃饭速度过慢以及较少吃水果、甜食和碳酸饮料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也发现自闭症患者普遍伴随胃肠疾病,如肠道淋巴结肿大、肠黏膜异常、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及分解糖类不足等,患病率为9% ~ 90%,且这些症状会加重社会退缩、刻板、易怒和多动等行为问题。这些合并问题可能与这类儿童肠道菌群失调、食物过敏以及肠道消化酶水平低下有关。
许多自闭症儿童通常伴随便秘、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与此相吻合,不少研究发现,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的失调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这这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肠道菌群,顾名思义就是肠道内的各种细菌,人体的肠道有 100~1500 种近 100 万亿个细菌。
脑肠轴是大脑与肠道之间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双向应答系统(免疫、内分泌、迷走神经),连接着大脑的情感认知和外周肠道的功能。我们认为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很多大脑的神经因子和神经素都在肠道产生,会影响包括从大脑发育到神经疾病进展的所有事件。
肠道的益生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减轻食物过敏对大脑的损伤。
其可以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还有像真菌的过度生长,或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会导致一些常见的一些孩子兴奋的、冲动,这些情况行为不受控制,都是和肠道密切相关。
所以注重肠道菌群的平衡与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对自闭症及其他一系列与肠道密切相关的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迄今为止,饮食疗法在治疗自闭症的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限制性饮食疗法 (如无麸质 / 无酪蛋白饮食、生酮饮食等) 在限制食物摄入多样性的同时,也限制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对无酪蛋白和无谷蛋白饮食作用的评估研究也显示,入组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功能、睡眠、行为特征及排便行为没有任何改变。有研究发现,服用含有Omega-3主要成分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和二十碳五烯酸 (EPA) 的鱼油后,自闭症儿童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新近研究认为,Omega-3虽然可以改善自闭症的一些症状,但对此尚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发现益生菌能够通过产生黏蛋白加强肠道屏障、平衡肠道菌群、产生消化酶并调节免疫反应。
West等对伴有胃肠道不适的自闭症患儿使用益生菌Delpro®干预21天,结果显示除胃肠道症状改善外,自闭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所有方面 (言语 / 语言 / 交流、社交能力、感觉 /认知意识、健康 / 身体 / 行为) 均有改善。
因此,相较于限制性饮食,益生菌疗法有望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替代疗法。
1.Bandini LG, Curtin C, Phillips S, et al. Changes in food sele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 Autism Dev Disord, 2017, 47(2):439-446.
2.Mcelhanon BO, Mccracken C, Karpen S,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meta-analysis[J]. Pediatrics, 2014, 133(5):872-883.
3.Adams JB, Johansen LJ, Powell LD, et al. Gastrointestinal flora and gastrointestinal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comparisons to typical children and correlation with autism severity[J]. BMC Gastroenterol, 2011, 11:22.
4.Hsiao EY, Mcbride SW, Hsien S, et al. Microbiota modulat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J]. Cell, 2013, 155(7):1451-1463.
5.Lynch SV, Pedersen O.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16, 375(24):2369-2379.
6.Buie T, Campbell DB, Fuchs GR, et 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individuals with 自闭症s: a consensus report[J]. Pediatrics, 2010, 125 Suppl 1:S1-S18.
7.Vuong HE, Hsiao EY. Emerging roles for the gut microbiom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Biol Psychiatry, 2017, 81(5):411-423.
8.Fulceri F, Morelli M, Santocchi E,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2016, 48(3):248-254.
9.Desbonnet L, Clarke G, Shanahan F, et al. Microbiota is essential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mouse[J]. Mol Psychiatry, 2014, 19(2):146-148.
10.Buffington SA, Di Prisco GV, Auchtung TA, et al. Microbial reconstitution reverses maternal diet-induced social and synaptic deficits in offspring[J]. Cell, 2016, 165(7):1762-1775.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转载于未一医生在线公众号(gd_2319e8af8ce6)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本站客服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